Sunday, December 25, 2005

2005.12.26  中國時報
綠地變藍天 十大榜首 三、樂生列暫定古蹟 影響捷運
陳俊雄

在捷運新莊線「準時通車」大纛下,樂生療養院存廢問題紛擾十多年後,一度面臨拆除命運,但在年底新版《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後,樂生院成為 新法實施後第一個「暫定古蹟」,捷運新莊線能否在九十八年底通車出現變數。

從中央民代到新莊市長黃林玲玲都認為,保留樂生而延誤新莊線準時通車的目標,將會影響到新莊線沿線百萬居民行的權益;社運團體及樂生自救會 則反映, 捷運與樂生共存本來就有可能,如今弄到捷運可能延誤通車,應由政府決策單位負責。

綠地變藍天十大榜首 三、樂生列暫定古蹟 影響捷運

2005.12.26  中國時報
綠地變藍天 十大榜首 三、樂生列暫定古蹟 影響捷運
陳俊雄

在捷運新莊線「準時通車」大纛下,樂生療養院存廢問題紛擾十多年後,一度面臨拆除命運,但在年底新版《文化資產保存法》施行後,樂生院成為 新法實施後第一個「暫定古蹟」,捷運新莊線能否在九十八年底通車出現變數。

從中央民代到新莊市長黃林玲玲都認為,保留樂生而延誤新莊線準時通車的目標,將會影響到新莊線沿線百萬居民行的權益;社運團體及樂生自救會 則反映, 捷運與樂生共存本來就有可能,如今弄到捷運可能延誤通車,應由政府決策單位負責。

年度人物之二李添培 為樂生請命

2005.12.26  中國時報
年度人物之二 李添培 為樂生請命
陳俊雄

樂生院獲文建會暫定古蹟,最高興除了長年奔走的社運團體外,樂生保留自救會同樣功不可沒。自救會長李添培說,樂生具有重要醫學 文化意義,政府重訂計畫讓樂生與捷運共存,將更能彰顯出樂生的意義。

李添培說,日本在戰前13間收容漢生病患者療養院,迄今保存完善,1間都沒有拆除;韓國漢生病療養院更被國家指定成為醫 療文化教育區。


反觀台灣,不但長期將漢生病汙名化,甚至連極具醫療教育價值的樂生療養院,也不敵捷運機場的興建面臨拆除命運。

李添培表示,無論漢生病友是否還居住在樂生院內,樂生院都是足以紀念70多年來台灣對抗漢生病的紀念碑,理應保留;而在目前工 程技術下,要使樂生與捷運共存也無困難。

李添培指出,捷運局若願意變更新莊線設計,甚至可以研究將新莊線延伸到樹林保安街羌寮地區,並在當地興建另個替代機場,讓樹林 三多、羌寮民眾出入方便,應是可行辦法。


Friday, December 16, 2005

漢生病友赴立院 推動立法爭權益

無法顯示錯誤的圖片「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5/12/16/pie12151.jpg」

漢生病友赴立院 推動立法爭權益
圖文/黃世麒

新莊樂生療養院院民昨日前往立法院拜會立委高金素梅(右3)、丁守中(左3)、尹伶瑛(左2)等人,希望「台灣漢生病友人權保障條例」能盡速交付朝野協商,讓法案能在本會期結束前通過。

漢生病友赴立院 推動立法爭權益

【記者曾美惠台北報導】為了爭取生存權,漢生病友推動「台灣漢生病友人權保障條例」,並於昨天拜會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及各黨團,尋求支持。樂生保留自救會會長李添培表示,政府必須道歉,恢復名譽,給予樂生病友在園保障及賠償,並指定樂生為國定古蹟,完整保留。

對日勝訴在台受辱

今年10月25日,台灣漢生病友跨海對日本政府提出告訴,被日本東京法院判決勝訴,日本必須賠償。不過,在台灣,漢生病友所居住的樂生院,卻面臨新莊捷運開通而被迫拆除的命運。為了生存,漢生病友推動立法,希望保障自身權益。

李添培說,帶團到日本獲判勝訴,引起全國人民的重視,樂生現有3百多位病友,還有2千多名流落在外,未獲保障,總統曾承諾推動立法保障,但目前卻毫無動靜。

立法的重點主要有「政府道歉」、「恢復名譽」、「給予賠償」、「在園保障」、「受照顧權」、「保留區指定」及「國定古蹟指定」。

首先是希望政府對此道歉,並恢復病友的名譽。李添培說,對於條例制定前發生的漢生病友所受的社會排除、污名、歧視、種種權益損失,政府應誠心道歉,並恢復名譽。

要求政府保留樂生

李 添培說,除了道歉之外,政府也必須賠償過去漢生病友所受的身體及精神傷害,最多不超過8百萬元。而因為新莊捷運開通,漢生病友居住的樂生院面臨拆除命運, 除了過去毫無預警被拆除的部份,剩下3/5院區也岌岌可危,李添培說,國家應該保障現居療養院的病友及其家屬在現居地的健康權及居住權,不應在任何形式的 隔離及強制遷移,給予「在園保護」。且要依憲法保障他們選擇居所的自由權。

此外,政府也應讓漢生病友享終身醫療照護權,並加強社區照護治療及復健,終身保障病友受適當醫療照顧的權利。

樂生療養院自民國19年設立至今,見證了殖民時代對弱勢者的壓迫,及台灣公共衛生醫療人員史的發展,台灣漢生病公衛醫療經驗也屬於東亞重要資產,李添培說,政府應該將其指定為國定古蹟,並成立醫療病史的保存單位,作為研究資產。

李添培也指出,台灣目前院外接受門診治療的人數還有上千人,最近幾年已很少出現新增病例,不過現在仍因面臨污名歧視的傷害,甚至不敢出面,只能畏縮地躲藏,不敢出面。他們要求政府應該保留樂生院區,規劃作為病友的康復園區,讓更多患有漢生病的病友,願意出面就醫。

立法牽涉龐大利益

昨天樂生院民拜放立院各黨團,包括台聯、國民黨、無黨聯盟及親民黨都表示支持。無黨聯盟立委高金素梅更表示,希望能藉由政黨協商,在今天將法案逕付二讀,讓法案儘速通過。立法院長王金平昨天接見時也表示由立法部門推動較為快速,他個人表示贊成。

不過,樂生療養院保留之路所以困難重重,就在於牽涉新莊捷運開通的龐大利益,而導致許多利益牽涉其中的人,從中阻撓。此次立法是否能順利通過,樂生保留自救會代表詹銘洲說,目前與立院在野黨團聯繫,多數黨團表示支持,要通過應該沒有問題。

詹銘洲也說,樂生保留與新莊捷運開通沒有關係,且根據台灣人權派出所進行的環評報告,新莊捷運瑕疵處處,很多都不合格,若有人要擋,就公佈所有詳細的評估,交付公評,讓民眾討論。

「台灣漢生病友人權保障條例」將在今天的立法院院會進行討論,樂生院民也將赴立院全程參與,不過他們也坦言,民進黨態度是法案能否過關的關鍵,在整個遊說過程中,民進黨黨團表明要擋下法案,雖然不若之前強硬態度,但立場應該不會動搖。

病友團體盼民進黨團支持漢生病友人權法案



立法院將審議台灣漢生病友人權保障條例草案,樂生自救會的病友們十六日一早就到立院關心法案討論情形。//中央社
病友團體盼民進黨團支持漢生病友人權法案

【大紀元12月1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十六日電)樂生保留自救會今天表示,中國國民黨、親民黨、台灣團結 聯盟、無黨團結聯盟立法院黨團都已提案支持「漢生病友人權保障條例」草案,盼民主進步黨團重視漢生病友權益及樂生療養院的歷史價值,支持全案逕付立法院會 二讀,儘快展開朝野協商。

樂生保留自救會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感謝國、親、台、無立院黨團支持漢生病(麻瘋病)友人權條例草案,形成立法共識,已寫下台灣人權史嶄新一頁,呼籲民進黨團表態支持,讓全案能逕付立法院會二讀,加速立法速度。
由於樂生保留自救會長期訴求保留自日本殖民時代即存在的樂生療養院現址,與興建中的台北捷運新莊線工程設計衝突,民進黨籍立委曹來旺(台北縣)、吳秉叡 (台北縣)昨天已召開記者會指出,支持政府適度照顧漢生病友權益,但保留樂生院區使新莊捷運線延後完工三年、經費增加新台幣五十億元,強調三重、新莊、蘆 洲市民的交通權益高於樂生院區保留利益。

樂生保留自救會對此表示,荷蘭阿姆斯特丹新建捷運工程,為保留古蹟而全面地下化,「為幾條軌道拆毀古蹟的想法是落後思維」,盼民進黨團能採先進思維,謀合人權、醫療、地方建設共生,支持漢生病友人權條例草案。

12/16/2005 1:40:11 PM

Friday, December 02, 2005

樂生自救會拜會北市府 要求捷運新莊機場停工

(中央社記者陳妍君台北二日電)樂生療養院保留自救會今天拜會台北市政府。自救會長李添培說,立法院國民黨、親民 黨、台聯黨團都已表態,支持訂定「台灣漢生病友人權保障條例」,維護病友在院受照護權,但台北捷運新莊線機廠工程仍持續拆除療養院建築,希望北市捷運局儘 速停工,不要再破壞療養院的一草一木。

(chinesenewsnet.com)

李添培與另外兩名病患呂德昌、湯祥明上午原訂拜會副市長葉金川,但因葉金川公務繁忙,改由衛生局副局長鄧素文接見。

自救會助理詹銘洲表示,捷運新莊機廠原本預定地在輔仁大學附近的平整農地,為何將機廠用地遷移到樂生療養院?另外,樂生療養院原本就是為了將漢生(麻瘋)病患「活埋」在那邊,機廠環境影響評估卻未考量住民意願,嚴重影響住民權益。

李 添培指出,樂生療養院是亞洲最好的麻瘋病患照護院區,極具保存價值,聯合國人權組織也在今年七月,以公報方式發表反對迫遷樂生療養院,在可用蘆洲機廠或其 他方案替代新莊機廠的情形下,北市捷運局卻沒有誠意與住民協調出一個兼顧樂生院古蹟保存,以及捷運新莊線工程進度的方案。

他希望捷運局暫停新莊機廠工程,漢生病友人權保障條例通過後,再協調出一項符合捷運工程進度和保障病患在園權益的做法。

衛生局專委陳信誠回應指出,中央當年基於傳染病防治原則強制隔離漢生病患,病患遭遇是對國家的特別犧牲,應享有國家補償與保障,將協助轉達病患希望捷運局不要再動工、改變捷運新莊線規畫不合理之處、使樂生院與捷運共處多贏等訴求。

捷 運局長常岐德表示,輔仁大學附近的平整農地確實是捷運局當年規畫的新莊機廠預定地之一,呈報中央審核後,因中央認為地點不適合,才將機廠用地遷移到樂生療 養院;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近來已委託台北縣政府文化局,鑑定樂生療養院文化資產價值,新莊機廠也暫停施工,等待鑑定結果出爐。

Monday, November 14, 2005

2005.11.14  中國時報 文資法是雞毛或令箭?郭紀舟

2005.11.14  中國時報 文資法是雞毛或令箭?郭紀舟

文化資產保存法在今年二月通過,然而,文建會的業務直到十一月一日才正式移撥,而且相關的人力與執行品質並沒有跟著移撥到文建會,使得文化人士為這部遲來的法令額手稱慶之餘,更多的保護古蹟人士與謝長廷院長都頗有質疑。

這部文化資產保存法令開啟對現有建築法令與開發方案的大挑戰,凡是正在炒作的開發方案或者都市計畫,在文資法令裡面,主管機關有絕大的權力塗改整個方案,以便慢慢的撥開被冰存的文化記憶,並把它保護下來。擁有這麼大權力的是縣市政府的文化局以及文建會,但眾所皆知的是文化局以及文建會是整體政府組織裡面,最不被重視的,甚至被拿來當花瓶的單位。這花拳繡腿的單位何得能拿起大關刀砍向建築法、消防法、都市規畫、高鐵以及捷運等重大工程?

把 文資法的冰箱稍微往裡面打開來看,民眾跟謝院長都質疑為何文建會遲至十一月一日才捲起袖子來作?那卑微的文建會公務人員其實從沒準備好如何面對這一巨大的 法令怪獸,雖然法令立意良好,但是法令裡面一併給予的處理建築法規與保存的權力,並沒有跟著法令一起被統一起來。過去文資法業務散佈在內政部教育部、農委會裡面,到底要如何處理台中惠來遺址、到底樂生療養院要如何跟高鐵廝殺……,在行政體系的權力結構裡,執行古蹟緊急處裡的know how,從來就不在文化官員手中,如何苛責他們因為二十年來由於從未接觸過相關業務,就要求他們一夕之間就會擎起歷史大刀,揮刀霍霍呢?

文化官員為了說他們有在做事,對外說詞總離不開 「開一場國際研討會吧!」「替文化局人員弄幾場研習會吧!」文化人就只會跟專家學者研究研究,說詞正是只會研究這是怎樣的結構,是什麼樣的論點,條文種種 的定義何在?就是不知道如何拿起左輪手槍,向其他行政單位大聲喊出「不要動,把古蹟給我留下!」縱使法令賦予權力,但是政治力量並沒有賦予文化官員權力, 讓他們擁有工具與力量,槍與刀都不是文化官員會使的武器,突然給了他們,還措手不及啊!

老實說,文建會喊了很多年的文化事權統一,但是並沒有時間準備與籌組「事務權力」到來的一天,怎麼緊急處理古蹟、古物、遺址被銷毀,過去是內政部教育部的事務,當這些業務跟著移撥時,權力卻沒有跟著讓渡,開發與建設的權力還是在大部會與首長的手裡,區區文化官員如何鬥倒權力的大公雞?即便現在文建會規畫了一個虛擬的文化資產局,有文建會第一處、中部辦公室、文資中心、傳統藝術中心,但是這些人員如何應付全國幾百個古蹟、遺址、聚落?

建築法規、都市規畫以及土地財務的賠償都不是文化官員能夠碰觸的事務,更不用說高鐵、捷運這 種重大開發案,文資法這一雞毛怎樣揮舞成令箭,才是讓文化官員感到惶恐的地方。而只會評頭論足的學者專家與立法委員,就會批評行政措施緩慢,卻沒有了解這 權力結構歸屬的問題。須知若沒有實質權力,文資法只會變成雞毛撢子輕輕拂過棘手問題,而無法幫台灣文化變成真正的資產啊!(作者為七色一味文化公司執行 長)

Monday, November 07, 2005

ここが我が家 残したい

ここが我が家 残したい

毎朝不自由な手でほうきとちりとりを持って、自分の部屋を掃除する林却さん(85)。林却さんが楽生療養院に来て65年、彼女にとってここが「家」となった
写真の拡大
緑に囲まれた現在の楽生療養院。日本統治下に建てられた旧居住区にある病棟の中庭は入所者の憩いの場である。彼らの願いは、もはやふるさとになったここで最期まで暮らしたいということだ

写真の拡大
地下鉄整備工場の工事(下)が進む中、保存が求められている楽生療養院(上)。転居をせまられ、8階建ての新居住棟(左上)へ移転した元患者もいる

台湾のハンセン病療養所

 台湾のハンセン病療養所「楽生療養院」に収容されて62年になる男性(72)は「ここが我が家です。移りたくない」という。「私たちのついのすみかを残してほしい。次世代に私たちの歩んできた歴史を伝えていくためにも」

 日本統治下の1930年、「楽生院」として開設されたこの施設の入所者の平均年齢は75歳。強制隔離政策による差別・偏見に耐えながら、多くの入所者は、静かに暮らしてきた。

 ところが、台湾行政院(内閣に相当)は、事前に十分な説明のないまま、全入所者を8階建ての新居住棟に移転させる計画を打ち出した。地下鉄の整備工場の建設や医療の集約化が名目で、工事は急ピッチで進み、すでに7月末には一部の転居が始まった。

 入所者の反対もあり、台湾の立法委員(国会議員)らの働きかけで、転居は自由意思、強制移転はしないことになった。だが、今住んでいる所は補修せ ず、一時的に仮設住宅に住む人もいる。また、当局による楽生院の保存と地下鉄の両立をめざす代替案の策定はいまだに進んでいない。

 「以前は自分たちに人権があるとは考えてもいませんでした」。15歳で家族と別れ入所した陳再添さん(68)は自らが乗った収容列車にぶちまかれた白い消毒液、戦後の食糧難による飢餓、家に帰れない絶望で自ら命を絶った多くの入所者の姿が忘れられない。

 苦難の歴史が詰まった施設だが、「いまはここが故郷です。体を張ってでも自分たちの家を守ります」と言い切る。

 25日に東京地裁で、日本統治下に強制入所させられた台湾の元患者に対してハンセン病補償法に基づく補償が認められた。この判決を受け、台湾の弁護士らは近く、台湾当局に対して賠償請求訴訟をおこす予定だ。

 台湾でのハンセン病元患者たちの人権回復の闘いはなお続いていく。

カメラ・ペン 鷹見安浩(いずれも台湾・台北県新荘市で)

2005年10月26日 読売新聞)

律師團有信心為戰前痲瘋病患向日本討回公道

日 本東京地方法院預定25日開庭,針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日本殖民統治時代的台灣和韓國的漢生病患者向日本政府索取賠償一案宣布判決。對於即將到來的 一審判決,台灣、日本和韓國三方的律師都深具信心;日本律師團宣布,為了迎接勝利,將在判決前夕、也就是24日的晚上,在東京神保町日本教育會館聚會,並 且在25日宣判後,動員支持者前往日本厚生勞動省靜坐請願;台灣的人權團體則計畫在判決當天,於台北縣新莊市的樂生療養院舉辦聚會,跟東京方面進行現場連 線。

  目前,日本律師團還安排在28日拜會厚生勞動大臣,除了要求他會見台灣和韓國的戰前漢生患者,也希望厚生省能夠表明放棄上訴,並且儘快同意道歉和進行補償事宜。

  協助漢生病患跨海打官司的台灣律師團團長吳旭洲表示,如果這起訴訟案能夠獲勝,不僅對未來律師團推動國內補償法的立法行動有很大的鼓舞作用,同時也將為探討醫療人權、檢討公共衛生政策等問題帶來重要啟示。

勝訴獲日賠償 痲瘋病友展顏

http://tw.news.yahoo.com/051107/76/2i12l.html
勝訴獲日賠償 痲瘋病友展顏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2頁之1
【陳慧屏】
台灣新莊樂生療養院病友對日求償勝訴,與世隔絕數十年的病友們終於知道,原來自己也有資格說出:「希望像人一樣生活著、被對待著!」

歷經十個月的控訴和辯論,台灣新莊樂生療養院病友對日跨海求償在十月二十五日宣判勝訴,確認戰前日本政府殖民下的台灣漢生病患(即俗稱痲瘋病)亦適用日本「漢生氏病補償金法」,將可獲賠償。在東京地方法院現場等候的樂生病友激動地流下眼淚,這淚水帶有勝利的喜悅,有對自己數十年來殘缺人生的疼惜。早先半小時,同樣對日訴訟的韓國小鹿島更生園漢生病友遭宣判敗訴,更使得台灣病友勝訴的心情更加複雜而矛盾。

歷史錯誤 人權遭到侵害

訴訟的過程雖然只有十個月,控訴的卻是長達數十年的歷史錯誤。台灣漢生病友人權律師團指出,漢生病友的不幸並非來自疾病,而是因為他們得病後所遭遇的一連串人權侵害,包括社會歧視、強制隔離、人格發展可能性的抹殺、強制勞動、強制結紮、不當懲戒、不當醫療、強制搬遷......原告之一周黃金涼在辯論庭上的泣訴,其實代表了眾多病友的心聲:「請把我的家還給我!請把我成為老師的夢想還給我!您過去從我們這裡奪走了這麼多的人生,請您張開眼睛看一看!」

歷經長年隔離,樂生療養院就像是發生在台灣的「桃花源記」,隱身在都市邊緣的山丘上,匯集來自台灣各地、包括離島的痲瘋病患,自成一格的小小村落,老樹為伴,時光在此留駐凝結。只不過,這些院民當初是被迫離開家人和社會,與世隔絕。只不過,樂生的故事不像陶淵明想像那般浪漫作結,故事延續到現代,桃花源的大門被打開了,外界的紛擾如潮水湧進。

樂生院民首先面對的入侵者是現代化的運輸系統。一九九五年,北市捷運局選定這兒做為新莊機廠場址,挖土機進駐,院民被迫搬遷到新大樓,多位院民在搬遷勞頓中因傷口發炎而遭截肢。新大樓裡有現代化的病房和冷氣,但卻不是院民所要求的兩層樓建築,院民集中居住在六樓以上,行動不便的病友再也不能像過去一樣,四處串門子,到樹蔭下乘涼。家,變成了冰冷的病房。

尤其在火災時,以電動車代步的病友幾乎是無路可逃。他們必須先下車奮力推開自動關閉的門扉,然後爭奪空間有限的電梯,況且火災時是否能搭乘電梯還是個疑問。在一次演習中,一位被截去一腿的病友索性拋下電動車,用雙手支撐著臀部笨拙地挪動,一階一階地逃下樓梯。儘管院方一再改進大樓設施,但卻不能掩飾規畫之初未曾傾聽病友需求的事實。

訴訟根源 日頒補償法律

當然,外頭的影響也不全然是負面的。一九九九年,院民金義楨一行人即在慈濟的協助下赴日參訪,當年日本的痲瘋病友正是頭條新聞人物,他們控告政府的官司,在纏訟多年之後終於勝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除了向長年遭受國家制度性歧視和迫害的病患道歉,並提供更完備的生活保障和照護措施,且尊重病患心願,讓他們留在原處安老。隨後,日本國會通過對漢生病患的補償法律。這也是此次樂生院民跨海訴訟的根源。

當二○○四年初學界進入樂生的時候,這兒已經被挖土機剷平一半,但這反而引發台灣的青年學子坦率的熱情,一如四十多年前地球的另一端,年輕的切.格瓦拉來到祕魯的痲瘋病院。台灣學子們或許做得更多,他們利用寒暑假為阿公阿嬤打掃環境、粉刷屋舍;他們在樂生搭建舞台,用音樂聲嘶力竭地抗議拆遷;他們透過口述歷史、攝影、紀錄片、裝置藝術等各種想得到的方式,為樂生留下記錄。直到現在,拆遷看來勢不可擋,一位不願具名的研究生羞澀地告訴記者:「其實我們知道最後還是會拆掉,但是我們其實希望的是開啟對話空間,讓更多人認識樂生。」

Friday, November 04, 2005

指定樂生為古蹟 文建會給期限

指定樂生為古蹟 文建會給期限

【大 紀元11月4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學庸╱台北報導〕儘管台民間一再強烈要求將樂生療養院指定為古蹟,以免被捷運工程怪手剷平、造成院民迫遷,但台北縣政 府至今仍不願進行古蹟審查工作;民間團體昨天為此前往文建會陳情,要求文建會依11月1日公布施行的新版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逕行將樂生療養院指定為暫定 古蹟。

接見民間社運代表的文建會第一處處長蘇忠表示,依照新版文資法規定,當有歷史價值的建物有遭破壞拆除的危險時,得立即指定為暫定古蹟、進行古 蹟審查,審查期間視同古蹟、不得任意拆除破壞,因此文建會將立即發文要求台北縣政府依法在10天內將樂生療養院指定為暫定古蹟,否則文建會將立即接手、逕 行指定。

各界不斷要求將樂生指定為古蹟,台北縣政府雖遲遲不願對樂生進行古蹟審查工作,但由於新版文資法授權文建會得逕行指定,加上行政院 長謝長廷日前曾公開要求文建會及早將樂生指定為暫定古蹟,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樂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昨天特別串聯前往文建會陳情,要求文建會 能逕行完成指定。

蘇忠表示,新版文資法授與文建會更大的古蹟保存法律權限,文建會「不會讓大家失望」,他並指出,如果順利的話,樂生可能在本月底前就可以被順利指定為暫定古蹟。

Wednesday, October 19, 2005

當 『樂生鬥士』 對上 『捷運殺手』
文/陳板 攝影/簡唐

有人問我,捷運與樂生院如何雙贏?我想的卻不是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台灣人需要多久才能瞭解:捷運花了錢就能購買得到,可是樂生院一旦拆了,有錢也重建不了。 樂生院裡每一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一部展現台灣生命力的歷史。樂生鬥士對抗癩病的血淚史,更是慢慢開的捷運,才品評得出的生命滋味。

一九三0年,樂生院設置於台北與桃園的邊界,樂生院附近的迴龍地區因為地緣與行政區位的關係,經常被各界視為三不管的邊緣地帶,或許因為這樣的邊緣地位,就被規劃為捷運第二波新莊線最末稍的維修機場預定地。 樂生院的歷史文化價值,在二十世紀末開始受到重視,乘著台灣文化資產日漸受重視的風潮,樂生院的文化意涵也成為新一波文化重建運動極受矚目的課題。然而,樂生院的文化價值卻遇上了二十世紀末台灣最強勁的對手──捷運。 捷運工程是台灣文化的殺手?

捷運是台北人迎接新世紀的進步象徵,然而,回顧捷運的規劃歷史,可以發現它雖然是一個專注於解決某個未來交通問題的發展過程,可是卻也欠缺了人文的思維。 如果以如今已經相當普遍的文化產業的世界性趨勢來看,台灣的捷運工程不但是台灣文化產業的外行人,更幾近於台灣文化的殺手。 樂生院在捷運工程的第二波計畫裡,究竟會成為台灣公共工程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前的進步象徵,還是絆腳石?恐怕還需要國人有更深層的思索能力,才可以判斷的了! 讓癩病患者「快樂了斷餘生」?

樂生院設置的目的可說是對抗七十五年前的生命邊境,當時的癩病(如今稱痲瘋病)可說是醫療科學的極限,不幸罹患癩病者不但具有危險的傳染性,也等於宣判了 死刑。雖然就其字面上的意義來解讀,樂生院具有積極意義,可是就其實際的功能來看,字義只能說是基於某種人道考量說來安慰病患的好話,讓癩病患者「快樂了 斷餘生」或許才是真實的境況。 依據病患的口述回憶表示,住進樂生院的患者起初也是心存希望,努力爭取復原的機會,可是不久就發現當時的醫療真相,自己只是苟延殘喘的廢物,因此在無法忍受身心雙方面的痛苦之下,有不少患者決定上吊自殺,不一點也不願意按照「樂生」字面上的意義繼續「快樂生活」下去。 在生命邊緣堅定生命的價值 幸好,還有人相信「樂生」的意義。其實,更大多數患者勇敢的迎戰自身的生命邊緣處境,如今回顧樂生院平均七十四歲院民的生命史,就可以發現,幾乎每一個人 都是生命的鬥士,大家以不同形式的病痛身軀(兔眼、塌鼻、四肢蜷曲、截肢與不斷移位的深層神經痛楚)挑戰科學能力與社會價值的極限,終於讓二十世紀末的台 灣,有機會看見有七十五年歷史的樂生院的價值。

從某個角度來看,樂生院的文化古蹟價值,與其說是漸漸為眾人看到的建築空間的美麗形式,不如說是每一個癩病患者在樂生院堅定生命的血淚史。 從底層振起的台灣之聲 2005年,走入樂生院,可以看到院民對過去生命史的緬懷,也對未來生活場所的憂慮,兩幅對聯寫著: 「舊屋被拆難忘辛酸血淚史,新樓雖美不適老殘養身居。」 「舊屋已破難忘辛酸血淚往事,新厝真美期盼喜樂晚年歲月。」 已有七十五年歷史的樂生院,並不是單純的公家的醫療機構,而是幾千個院民(與無數醫療專業者)奉獻生命營造起來的「樂生社區」,若非每個院生那麼珍惜自身的生命,不要說七十五年的歷史,恐怕不用一年,樂生療養院就變成了殯儀館,果真如此,難道是捷運公務員所樂見? 樂生院院民珍惜生命的點滴作為,難道不是台灣文化最感人的價值,如果以藝術家的創作來比喻,進入樂生院的人,只要能夠活著,就是至高無上的作品。

七十五年 的樂生院歷史,書寫的不但是台灣公共衛生的歷史,更是不知道幾千個病痛身軀努力求生存的戰鬥故事,正是這股從最底層振起的台灣之聲,有機會讓台灣捷運工程 蘊藏人文素養。 捷運慢慢開,生命才有味道 樂生院裡每一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一部展現台灣生命力的歷史。 然而,要能看得懂這樣的生命故事,捷運必須慢慢開。 捷運雖然花費國家不知多少預算,卻也只是服務國民生活的一種交通工具,生命的價值才是捷運交通的目的吧! 有人問我,捷運與樂生院如何雙贏?我想的卻不是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台灣人需要多久才能瞭解:捷運花了錢就能購買得到,可是樂生院一旦拆了,有錢也重建不了。 樂生鬥士對抗癩病的血淚史,更是慢慢開的捷運,才品評得出的生命滋味。 台灣捷運工程,注定只有在樂生院保存運動的洗禮之後,才有機會注入一股人文氣息吧!

Tuesday, October 18, 2005

日據時代痲瘋被關 台韓病患求償有望

2005.10.17  中國時報
日據時代痲瘋被關 台韓病患求償有望
張瑞昌/台北報導

「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所謂的人權。不過,這一年來,透過很多人的話語,我才第一次了解到像我 們這樣的人也是有人權的。原來我也有資格開口說出希望過著像人一樣被對待的生活!」今年四月,七十六歲的黃老太太,在東京法庭向法官如此陳述。

這是一個台灣「漢生病」(俗稱痲瘋病)患者對殖民政府實施隔離政策的控訴,一個即將在十月二十五日做出判決的國際訴訟案件。


東京地院下周宣判 律師有信心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預定下周二開庭,針對台灣、韓國二次大戰前漢生病患者求償一案宣判。來自台韓及日本當地的漢生病復原者將與律師團、訴訟聲 援團體齊聚一堂,以舉辦接力演說、靜坐抗議及請願等方式,展現迎接勝訴到來的信心,並向日本政府喊話呼籲比照「熊本判決」模式放棄上訴。

隨著時光的消逝,台灣戰前漢生病患者逐漸凋落,此次向日本政府提出告訴的僅剩二十五名,在樂生療養院度過無數個寒暑的汪老先生與陳林老太太,當天將以原告代表的身分出庭聆聽判決。

台灣方面陪同的社會人士,包括律師團團長吳旭洲、台權會會長吳豪人、逢甲大學財經法研所教授張鑫隆、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蘇惠卿等人。樂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也將組團到場聲援。

日政府道歉補償 已有熊本判例

二○○一年五月十一日的「熊本判決」,係影響這次台韓漢生病患者對日本政府提出訴訟求償的關鍵。當年熊本地方法院判決,日本過去對漢生病患 採取強制隔離的政策是「歷史的錯誤」,命令國家要對患者賠償,最後在各界輿論及聲援運動的壓力下,小泉內閣向患者道歉並放棄上訴,同時制定「漢生病補償 法」,依法每名申請者可獲得日幣八百萬的補償金。

經由日本律師團的協助,台、韓兩國的戰前漢生病患者依據補償法,向日本政府請求補償金,卻遭日方以台韓兩地療養機構非該法所稱的「國立」療養院為由,拒絕道歉和補償。日本漢生病律師團因此代表台韓患者向東京地院提起訴訟。

東京地院是於去年十二月受理台灣部分的訴訟案,並分別在今年四月、六月及八月間開過三次辯論庭,台韓兩起訴訟皆已辯論終結,東京地院訂於本月二十五日上午同步宣判。

不堪回首戒嚴路‧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展 展覽

不堪回首戒嚴路‧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展 展覽http://www.youthhub.net.tw/public/content.php?pg_serial=266

2005 年8月15日是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週年。戰後台灣,從熱切迎接「祖國」到1947年2月28日發生二二八事件,希望幻滅。1949年5月19 日發佈戒嚴,台灣經歷38年戒嚴統治的白色恐怖時代,許許多多關心台灣前途的世代(約1920~1935年出生),走過戰前、戰後、二二八、白色恐怖,他 們的受難成為台灣戰後史的印記,更在戰後爭取民主歷程中積蓄社會力量。今天,台灣走向21世紀「人權立國」、「民主立國」、「和平立國」的道路上,讓我們 回顧歷史,更堅信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積蓄的社會力量,在解嚴前後的民主社會運動促成台灣的民主化,1986年5月19日龍山寺的反戒嚴活動,成 為往後519民主運動的象徵,全民的努力促成解除戒嚴。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至今已18年,藉助展覽五○、六○、七○、八○年代的檔案,回顧戒嚴 時期的人權侵害,全民追求民主歷程,應是珍惜今日民主、深化民主重要的方法。 展覽期間:2005年5月19日~5月29日展覽地點:台北火車站 中央區北大廳展出內容:以官方檔案和口述歷史並陳為主體,加上白色恐怖相關檔案、綠島人權紀念園區影像照片,相關影片DVD播放。(一)四○年代:山東流 亡學生案(張敏之案,1949年) 1947年228、清鄉重要檔案、四六事件(二)五○年代:「中壢義民中學案」(姚錦等人案,1952年)「鹿窟事件」(1952~1953年)「原住民 湯守仁、高一生案」(1950年)「台電總經理劉晉鈺等人案」(1950年)「黃紀男、鍾謙順案」(1950年、1962年、1973年)台糖總經理沈鎮 南附匪案海軍潛諜案揭祕白色恐怖大逮捕的年代(三)六○年代:「雷震組黨案」(1960年)「蘇東啟案」(1962年)「彭明敏案」(1965年)「陳映 真、邱延亮案」(1969年)(四)七○年代:美麗島事件(1979年)(五)新生訓導處1951~1965 (六)泰源監獄 1962~1972 (七)軍人監獄、生教所(八)綠洲山莊 1972~1987 (九)519反戒嚴運動(1986、1987、1988、1989)(十)我要人權:民主運動(十一)人權立國政策、綠島人權紀念園區(十二)受難者的故 事 活動相關訊息請連結至「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網站」

Sunday, September 18, 2005

痲瘋共和國

2005.08.31  中國時報
痲瘋共和國
胡晴舫


台灣新莊有一座山丘。近一個世紀以來,無人聞問,彷如禁域。如今台北縣捷運開到那兒,打算挖出迴車處,忽然,才發現本來以為荒蕪的一處野坡,其實布滿了日 據時代的房子,裡面居住著從一千名剩存為三百多名的痲瘋病患。他們的年齡身體都跟那些建築一樣因與世隔絕而年久失修。政府蓋了一棟光鮮的醫院,緊鄰著將來 捷運列車的停泊處,希望這群長年必須倚靠新鮮空氣、開放空間來生活的老人家放棄他們長期經營的緊密社區以及容許他們自由活動的這片山陵,搬進一個個空調控 制的病房隔間裡。行動不便的老年痲瘋患者流著眼淚說,簡直就像臨老去坐牢。

坐在特製電動輪椅上,七十幾歲的老人家述說著政府如何不經溝通就擅自決策,強制移除他們一輩子賴以維生的生活細節,他們投訴無門,幾十年的親愛家園眼見著 就要失守,憤怒混合了為自身疾病而自卑、為身處社會底層而悲苦的情緒,周圍僅剩下幾個大學生和劇場人士默默守在他們身邊,熱情卻徒勞地幫他們奔走。而,外 來者只有一種時光停滯的啞口無言。


對照台客文化風潮的如火如荼,一個人頓時理解,文化認同的最初動機其實是為了族群平等,如果只適用一套文化的沙文主義替代另一套沙文主義,那麼一個社會真的僅僅進行了政權的轉換,而不代表社會人權的進步或文化尊重的覺醒。

台灣社會對社群文化的理解始終糾纏於文化大拜拜和政治幫派角力的原始階段,其中沒有發自內心的人類良知或衷心擁抱的人道法則,只有政客對執政權力、菁英份 子對知識詮釋權的爭奪慾念。對弱勢族群的關懷不是為了伸張社會公義,竟成了打擊對手的方便手段。無論是堅持台客汙名化的正統台客還是商業炒作出來的流行台 客,都不曾誠實面對那些後殖民時代對話的真正涵義:每個人都值得有尊嚴地活著。承認文化認同的權力就是承認不同歷史背景、不同語文環境、不同經濟階級所生 養出來的人們都有保留他們大小社群的生存權利,無論這個社群是因自然地理、社會階級、歷史變遷、宗教理念、語言習慣或甚至是因著某種特殊疾病而形成。如果 一直把文化認同當作鬥爭武器而不是人道理念,當然只會流於維護嘴皮上的正義,實則注重如何保存自身單獨族群的利益,而不會將之當作放諸四海皆準的道德原 則,也無怪乎台灣商業歌手以為辱罵韓國同業是一種「對抗」,想競標國際活動的城市建設者能不顧廉恥地剝削外勞,他們自己卻看不出中間的反諷。

曾經,痲瘋病院的門口放了一池消毒水,人一旦進門,就永生不得離開。門外,高樓迭起,腳踏車換成轎車,日本政權到了民進黨執政,當台灣本土文化替代了民國 時期的大陸文化,門內台籍痲瘋病患宣稱自己只認同痲瘋共和國,想要安心終老,葬在他們專屬的靈骨塔裡。可是,現在,這點他也辦不到。

毛澤東說,他發起了革命,可是紅牆外的人心沒有改變。也許,你以為理所當然的事情,其實根本不曾發生。人性沒有沉淪,因為它從未變化。當年自認是弱勢族群守護者的大學生現在是政治新貴、學院教授、傳媒主管和文化明星,午夜夢迴之際,真的那麼願意為自己的人性辯護?

Friday, September 09, 2005

樂生保留自救會會長9月8日早上5時在院內受攻擊後送醫治

樂生保留自救會會長李添培於98早上5時許,於舊院區運動,招攻擊後送醫治療觀察,以下是事發後李會長對此事件的看法及感想:

病人快要受不了,要即刻要求院方停止強迫搬遷,我昨天也跟衛生署副署長講過,不要再整建澤生舍,又要再次逼迫上面的人(舊院區)下來,這樣會出人命,要即刻停止。

今天,我沒想到住在新大樓九樓的兩名患者,黃再輝與吳老發兩人,知道我早上四、五點都會去上面(舊院區)運動,然後一個將我抱住,另一個打我。我是想說在搬遷的過程一定會發生事情,但沒想到今天他們就預謀來打我(已預備石頭準備攻擊)我合理懷疑這是院方強制搬遷伎倆,要對付這些還沒搬遷的院民,我是自救會會長,先修理我,讓這些還沒搬遷的院民就會擔心,然後逼他們就範搬遷,這是我合理的懷疑。

我非常遺憾,醫院對患者的安全照護完全沒有,今天我才會傷的這麼嚴重。謝謝大家,不要說太多,說太多會痛,這是我心裡想說的話,謝謝大家。

樂生保留之歌

樂生保留之歌

/ 周富子

每天早上蠶在叫

抬頭一望樹在搖

樹頂鳥仔啾啾叫

啾啾叫

聽來聽去真好聽的

好像輕鬆的聲音

樹大棵 好遮蔭

還有路寬寬可以走

還有新鮮自然的空氣

風吹帶來又微微

阮也沒要求什麼

只要原地保留得

I. 樂生好

詞/曲 周大媽

樂生好,樂生好

樂生好個寶

美麗風景空氣好

樹多美麗又長高

人人來看說這好

這裡真是個寶

這樣美麗哪裡找

全台灣省也找不到

II. 致「青年樂生」

詞/曲 周大媽

你們的好 你們的愛

我們心裡都知道

你們所做不是為了自己名和利

也不是圖利自己

就是為了關心阿伯阿嬸地

有時候刮大風下大雨

你們都來到這裡

有時候沒時間吃飯地

把自己胃搞壞壞地

我們心裡對你們過意不去

人家說我們給你們利用地

事實不是這樣地

你們出錢又出力

事實上沒得到什麼東西

只是愛我們阿伯阿嬸地

起初在樂生反拆遷運動當中,面對強勢的國家機器,住民們勢單力薄,直至「青年樂生聯盟」成立, 注入了年輕人的熱情與行動力,事情才有了轉機。為了感念他們的付出,「致『青年樂生』」於焉誕 生

Wednesday, September 07, 2005

<剪報>浪漫又實際的『動手做』建築師 - 謝英俊

2003.11
漂亮家居訪問稿
http://www.atelier-3.com/2_Concepts/2003.11_Interview/
文╱陳淑芬


前言︰建築的外行人將謝英俊視為善心人士,媒體為他造神話,部份台灣的建築專業者認為他的建築簡陋而美學不值一提,國際建築界驚嘆他的建築作為。那麼,謝英俊是浪漫的神,還是實際的『動手做建築師』?

提到謝英俊,專業建築雜誌『協力造屋』專題的報導內容,不外乎1999年大地震後,他在日月潭德化社用以工代賑方式召集災民蓋房子…等建築作為,將謝英俊的建築行為放大到環境、社會運動、人類學等議題。這些陸續的報導,引發了『謝英俊╱神化現象』。

別人怎麼解讀,他一概笑笑,慈容善目,「隨他們說去」,隨即卻蹦出二句超級簡單但會讓人想很久的話,一抹狡詰在瞇成一條線的眼睛底閃過,乍聽之下似乎玩笑戲謔,略一思量卻含有暗諭的啟示。神不神?

他說他「正在蓋豪宅」,說《漂亮家居》一定要到台北市公館的寶藏巖「去實地感受一下」。當時,他正帶著學生與芬蘭籍建築師╱地景╱行動藝術家Marco Casagrande(馬可.卡薩格蘭)一起『做工』,協助建構卡薩格蘭在『台灣的調景領』的藝術行動基地。

謝英俊說,這個作為『太讚了』,一定要力挺到底。關於謝英俊笑讚『足會合』(閩南語)的卡薩格蘭及其作為,我們將另有一篇專訪及報導。

有人說他是浪漫的中年建築師,他說他命不好,天天帶學生做苦工,但是他所做的事、所蓋的建築,很實際。

同樣的問題在不同的時空得到不同的回答。面對面『聽』他說話,他的話語實在難以拆解╱解讀╱回答,不是因為語言在地或詞意真假難辨或是寶藏巖工地敲打聲響噪人,而是,在嘻笑怒罵話語裡,聽者因著各人的『境界』的差異,聽到不同層面的意義。

於是,決定將他的話,忠實記錄下來,稍加精簡是當然,但也只能是一種切片,不是他的全部。沒有華麗的修辭與語彙,原汁原味的謝英俊,讓人想很多。


漂亮家居(以下簡稱漂)︰什麼是建築?

謝 英俊(以下簡稱謝)︰建築就是克服地心引力,可以住在裡邊不受風吹雨打,可以保命。(漂︰房子長什麼樣子都沒有關係,用什麼材料都沒有關係?)有 關係嗎?你在乎它就是東西,你不去在乎它就不是東西,這可以不是什麼東西。你覺得吃飯要從鼻子吃才是吃飯,你也可以從鼻子吃。(笑)住房子也是這樣。

我 們帶學生實地操作,就是要同學們摹擬自己是以前住在這邊的人,就手邊撿來的材料搭建,要克服種種如重量、漏水、安全…等問題。房子要自己動手去 作,而不是去買,對絕大部分的人來說,也沒有錢買,而且,「買」是人家賣給你、人家決定好的,你只有選擇接不接受、這間或那間,而沒有創造的可能性;自己 蓋的話,就隨你的便。協力造屋也是,自己多一點自主性。


漂︰怎麼會一直在做協力造屋這件事?

謝︰(笑)因為我們命比較苦,遇到的業主都是這種人,所以都在做這種事。(漂︰可是你願意的話你可以賺很多錢)反正我都很忙,賺錢也沒有機會用。

我覺得在這邊勞動很好,很快樂啊。像這位同學一樣,感覺充滿幸福快樂,享受勞動的愉悅,適合去勞改營。(笑)


漂︰這問題,一定要問你,什麼是綠建築?

謝︰綠建築,是很簡單的原則。盡量使用自然的,不過度加工的材料,竹、木、泥、石。

設計的安排及配置都要考慮通風採光,就是這樣。『通風好』是基本常識。不像台大那棟花費驚人的綠房子,沒有開空調就沒有辦法住人。


漂︰建築與美學是什麼?

謝︰建築是一種統合性的作為,理性的成分很重,涵蓋面非常廣泛。蓋房子,要在預算內做到,要達到目標,是有目的性的。例如你可以用20萬蓋一棟房子,也可以用1坪二十萬蓋房子;給好的建築師設計,因為人們認為那是藝術品,所以1坪設計費10萬,剩下10萬是建造費用。

建築美學的表現也一樣,有多個面向,不是那麼單一,但現在普遍習於把美學的表達弄得單一,就像認為平整的草皮是漂亮的,單一的東西就是漂亮的。因為書籍、報刊、雜誌上美美的圖片就是那種景象;它們告訴你,那叫做美。

為 什麼「單一的東西就是美」?那觀念是怎麼來的?大部分是由報章雜誌圖片上學來的。它們傳達的訊息非常偏狹,但非常強烈。看看報刊雜誌上安藤忠雄作 品的圖片,乾淨、裡面不能有人,那種情境,那種美,好強烈!學什麼?就是學那種東西:草坪齊平,不混長一點雜草,認為那就是美;完全是翻版。

我們對美學的建構,是在一種非常沒有文化意識、沒有社會意識、沒有生活意識,全部砍掉以後剩下的產物。把世界弄得太簡單,美學也變得太單一,那創作還有什麼價值?同樣的,創作與社會、文化、土地脫離,也沒有價值了。

雜亂,又怎樣?要看怎麼樣的雜亂法,有的雜亂看起來很好。像廢墟一樣的寶藏嚴美不美?菜園美不美?為什麼一定要種花?為什麼種草坪就是高級,種菜就是不高級?菜圃是醜的草坪是漂亮的--這美學到底是怎麼來的?大問題喔。


漂︰設計是什麼?

謝︰ 設計其實是很廣泛的,像Marco寶藏巖作品是設計,也是藝術創作。馬可做的是強度很大的藝術創作,絕不只是表達一個概念,也不是一個裝置,有 相當的真實度--完成後,老太太要從上面走下來澆花種菜。若是信口講講,找個人表演、傳達一個概念,那是無意義的。天底下到處都是稀奇的概念,不缺耍嘴皮 的。要的是有力量、能傳達強烈生命力的作為。


漂︰常有人提到建築的詩學,講到韻律及次序…

謝︰種菜也可以很有韻律呀,為什麼只有種花種草才有韻律?這個韻律多豐富!(注︰指寶藏巖基地)超豐富!很多人的手工的痕跡。(漂︰就像你蓋的房子一樣?)我的也未必完全是這樣,沒有那麼多手工,但是希望愈來愈多的勞動痕跡在裏面。


漂︰為什麼建築的詩學這麼重要?

謝︰詩可以用簡單的詞語、隱喻或是境界的引導來表現,未必要形式化,或用華麗、驚世駭俗的語言。非常強烈的形式與語氣會喧賓奪主,讓詩的許多內涵被壓縮掉了。

建築也一樣,不是要呲牙咧嘴、或是霸氣、或是乾淨得無法容忍一根針掉下去…這樣強烈,才叫美學表現。難道不能用很簡單的話來表達境界?

任何藝術創作與詩的感覺都是雷同的,因為都必須透過本能的直覺,有它的節奏;建築也是一樣,只是工具題材不同,這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笑)。

藝術創作不等於概念或觀念的敘述,它像生命體,是活的,可以用各個面向解讀辨識。創作者用直覺、感覺去引導,而解讀的人,可以有各種面向,這個創作才有價值,否則只講一個概念,那幾句話就解決了。內涵,可討論,但非直覺反應。


漂︰就像你蓋的房子?

謝︰我的房子是不是有這樣的情況我不曉得啦,我希望是這個樣子。


漂︰所以你也不太在乎外面的人怎麼說,造神呀…

謝︰造鬼咧,那是別人的事情。(社會運動、生態啊族群)那是某種政治正確的說法。神不神,不會在乎啦。

跑來幫馬可,是因為我覺得這是不得了的藝術創作,一定要協助完成。他想什麼我都非常清楚,我們溝通很簡單,對看一眼我就知道他要做什麼,而我怎麼做他都覺得,『對對對,就是這樣子。』(笑)


漂︰工作室有沒這樣的人?

謝︰ 還有相.當.相當的距離。(漂︰為什麼?)這東西沒有為什麼,你有到那個境界的話就能溝通。(漂︰好.神喔,境界。)像他要做那個車子(注︰為 遊行目的而做的附輪推車,上有藝術裝置),想半天,我看到他的草圖,就跑到橋下叫他來看,跟他講,就是這樣子。他馬上就說OK,5分鐘解決。同學想破頭都 還不曉得怎麼解決這車子的問題。

在這裡弄下來的草會堆到建商的屋頂上去,跟他們換一些材料啦,我告訴馬可,他很高興地喊:『耶!耶!』足會合,足會合(笑)。


漂︰隨別人怎麼講,反正都無所謂?

謝︰因為此中有真意,其他就不用多講。欲辯已忘言。是不?


漂︰你做的事情,這麼多的爭議、誤解、誤讀。你有沒有要說些什麼正確的話?

謝︰ 他們必須再教育(呵呵)。台灣還算很落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思考。我們做的東西,台灣人覺得奇怪,而我們也習慣了台灣這邊的人對我們的反 應,但老外一看就驚為天人。阮慶岳說我是西方人,我的思維是很西方的,比較科學,講理性的,可解析的。這我沒有特別去否認。但我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我比較 能夠看到本地的東西。

這裡那麼精彩,怎麼是外國人而不是我們自己來做呢?這邊從事設計工作很久的的人,怎麼沒有人下去動手做,還要別人來弄?蠻丟臉的。


漂︰最生氣的事。

謝︰ 新竹市政府欠我40萬不給我呀,很生氣,已經5年了!(空軍十一村湖畔料亭)整修得那麼好,請款卻請不到,找盡各種莫名其妙的理由不給我錢,很 壞,想到就很生氣。欠我錢,可惡。自己把預算挪用掉了,錯在他們,他們不敢講,反而找出很多莫須有的理由不給我錢。(漂︰那麼?)要告呀,還得花點時間。 (漂︰找律師?)不一定呀,我們自己也都蠻有經驗,自己寫一寫也都可以告。從事工程的人糾紛很多,要處理很多糾紛,所以很有經驗。(漂︰好累喔。)不會 啦,這是我們的職業。(漂︰複雜),對啊,建築是很複雜的。(漂︰很煩)不會呀,那是我們的生.活。(漂︰喜歡?)非常喜歡啦,(笑)從頭打到尾,從頭幹 到尾,身經百戰。我們做的事情一般人比較沒有辦法接受,但是又不得不接受。(漂︰為什麼要接受?)因為對地球有好處呀。(笑)書本上是這麼寫的,我們是照 書本上寫的做呀。


漂︰王墨林說你是浪漫的中年建築師…

謝︰我是辛苦的、累得要死的。是不是浪漫,我不曉 得,但我覺得這是很精彩的東西,要好好把它做一下。(漂︰所以對一般人而言,你是浪漫的)ㄟ,比較 不切實際吧。不切實際就是浪漫嗎?這我不曉得。(漂︰但你做的是很實際的東西)對呀。你說馬可浪不浪漫?超浪漫的,但他做的也是很實際的東西。(笑)是 不?他的概念是很強,但我覺得這個作品跟他以前的作品比起來,這個的厚度及深度很夠,我看是他最精彩的作品,所以我那一天來看,驚為天人,啊,這個忙絕對 要幫到底。

本來其他人以為Marco這個作品只是一個裝置,如果是裝置表演,就沒有力量,一定要阿媽從上面走下來澆水、種菜、拿來吃到肚子裡頭,這才有意思,很多豐富的內涵才會在這裡面發生:人的關係、與空間的關係、與自然界的關係,包括把這草皮變成菜圃。

歐巴桑很高興來澆水種菜,但是始終猶疑會不會被人家罰錢。以前在這裡種菜是被禁止、要受懲罰的,會被罰1萬8千元呢!雖然她們嘴裡一直唸,但還是來種,因為她們想要種菜啊。


漂︰還好文化局找了馬可來,馬可在這裡做了這件事。

謝︰ 文化局不一定理解啦。能理解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指寶藏巖遇到的困難)。這個東西對文化局、市政府有衝擊,對政策是有挑戰的。如果都沒有挑 戰、沒有衝突,為什麼要花錢老遠請人家來?公園處做一做、建管科來拆一拆違建就好啦,為什麼要找藝術家來?能夠接受這算是進步。(漂︰以藝術為名吧?)這 是對藝術的誤解,藝術與生活息息相關,不是獨立的。(漂︰但很多人是這樣想啊。)那樣的藝術大概沒有什麼價值。藝術要怎樣都可以啦,但起碼要跟生活息息相 關,看馬可做的事情,這才有感動。否則就是冥想(眼睛閉起來就解決的事情),冥想是沒有血沒有肉的,對不?馬可這東西有血有肉啊。


漂︰既然你在做的事情,你覺得是對的、是好的,讓外界,或讓普通人了解不是比較好?

謝︰ 呃,甘唔那麼重要?沒有那麼重要吧?反正我們業務也是好的不得了,所有的爛差事全部砸給我,啃不下去、難吃、沒人要做的,都叫來我們來做。(漂 ︰卡俗?)不是便宜的問題,是因為沒人要作,都是疑難雜症,那就找我們這種人,才有辦法解決。像這個,沒有我們這種人哪有辦法做?文化局只有15萬製作 費,料錢都不夠。15萬元要做這樣世界級的創作,真是糗死人,有夠見笑!(笑)


漂︰所以這些料是…

謝︰舊料,「烏撒」來的,我們撿來的剩料。(漂︰烏撒?)就是A啊。可以撿的就撿,不能撿的就請朋友的建設公司贊助,我們這種高級乞丐就去講一聲。(漂︰賣你面子喔?)賣苦命,回饋一下我就要做到歹命了。


漂:謝英俊是什麼?謝英俊到底在做什麼?

謝︰無聊男子(笑)。做工啊,看到沒?裝吊車、打牆壁、做鷹架、釘模板、做木工,這些我都做啊,還要教學生。

建築是一個整體性、統合性的東西。(漂︰所以一位建築師應該要明瞭很多事?)什麼都不懂也一樣可以做很好的建築師,看他選擇什麼樣的方向、做什麼樣的事情而已啦,不是說每一位建築師都要跟我一樣去做工。


漂︰你的工程的底子很厚,10多年…

謝︰10 多年實在是很短,專業分工做得好的話,10多年算什麼?10多年累積的東西,可能找一個工匠就解決啦,為什麼一個建築師要花10多年去做工 呢?我的經歷使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我碰觸到的角落,別人沒有碰觸到,只能這樣講,就像瞎子摸象,每個人的體驗不同。人家摸象沒有摸到尾巴,我還摸過尾 巴。比人家多一點。


漂︰對於《漂亮家居》讀者這樣的普羅大眾。。。

謝︰他們應該來這邊看一看。(漂︰這裡在馬可走了還會保留下來?)想辦法讓它留下來,如果留不下來,表示台北市政府沒有水準,台北市離要國際化距離更遠了。

Thursday, August 18, 2005

轉貼文章---還樂生人一條生路 【2005/08/18 聯合報】

轉貼文章---還樂生人一條生路 【2005/08/18 聯合報】

【張蒼松/文】

一九三○ 年成立的「樂生療養院」是當時人人聞之色變的「痲瘋院」,一旦患上癩病,就得被強制送 入院裡,終生與親友隔離。為免社會大眾染病,這些病患犧牲數十年的人權及自由,蜷守在被歧視與誤解環伺的角落。近年來隨著台北縣捷運系統的開發,這塊院民 們賴以為生的小小角落也將不保,其中不但被列為古蹟的院內建築面臨瓦解,如何妥善安頓院民也是社會大眾及政府應負的責任。本文從人道關懷的角度出發,與讀 者一起了解這群弱勢民眾的處境。 http://udn.com

百 年前,癩病特效藥 尚未問市,國際間為了撲滅痲瘋桿菌,只能遵循在柏林舉行「第一屆國際癩學會議」的建言,陸續採行「強制收容,絕對隔離」政策。隔 離的漫漫歲月,後遺症導致多數癩病患者四肢殘缺、五官變形,全然失去了回歸社會的能力。實際上,因為曲解鑄成偏差觀念,直到今天仍持續侵蝕著世相人心,被 扭曲、撕裂的人性,造成排擠異己的迷障,無異是另一種「無形的後遺症」在作祟酖酖台北縣施工中的捷運新莊線,挖土機正一寸寸吞噬樂生療養院院民相依為命的 家園、進逼無可取代的大規模文化遺產!

聞癩色變的悲劇年代 樂 生療養院是實施隔離政策的產物。日治時代中期的一九二九年,日 本政府開始推展「無癩縣運動」,第二年十一月,日本內地最早設立的岡山縣「長島愛生園」開園營運,一個月後,台北州新莊郡的「台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所樂生 院」緊跟著竣工啟用,一班班開往樹林的鐵路收容列車,載運一個個染患俗稱痲瘋病的年輕生命駛往未知的世界,從此和故鄉家園切斷緣分。爆發太平洋戰爭後,日 本企圖建設擁有優秀民族的世界一流國家,更祭出「淨化民族」的口號,四處搜捕患者送進療養院,激化了聞癩色變的潛在悲劇。

光復後,樂生院改名為「省立樂生療養院」,精省後改制為署立,目前生活在這裡的三百多位院民,平均年齡已然七十四歲,遠從日治時代就住進來的有二十 七位。繼二○○ 一年五月,日本癩病患者打贏「持續實施隔離政策違憲」的國賠官司之後,日本律師團決心為日治時代被強制隔離的樂生院民伸張正義,成立了「台 灣樂生院補償請求辯護團」,去年歲末向東京地方法院提出訴狀,今年四月十三日第一次開庭,現年七十六歲的原告代表周黃金涼克服了自卑感,由「台灣人權促進 會」、「台灣韓森病友人權律師團」相伴,跨海打國賠官司。

被剝奪了的東西無可計量 開庭前二小時,律師會館的相談室裡,周黃金涼用生疏了六十年的日語反覆朗讀陳述書,一讀到兒時的濃郁親情、發病後住進樂生院形同軟禁的日子、要日本政府還個公道……,每每因感傷落淚而頻頻地中斷了預習。

正 式進入法庭,周黃金涼微駝但堅毅的身影,蹣跚地走到陳述席就座,面對神情嚴肅的審判長,中氣十足地陳述證詞,約莫過了二十分鐘,接近尾聲,她的語 調因激昂而略顯顫動:「請把我的家族還給我!請把我要當老師的夢想還給我!您剝奪了我們的東西無可計量,請不要移開您的視線!」隱忍的熱淚這才悄然滑落。

周黃金涼的含淚控訴,我們更要悉心傾聽。樂生院民為了化解台灣社會免於感染的憂慮而犧牲了數十年的自由,政府應及時伸出人道的雙手,立即修正因捷運施工而強迫搬遷的不當政策,並且充實一直以來嚴重匱乏的醫療設施,妥善照護院民的晚年餘生。

日本政府的人性化考量 兩 國的痲瘋患者都逃不過世人的偏見與歧視,身心靈飽受煎熬,在 療養院內終此一生。長島愛生園設置在離島,不少人一心爭自由,早年冒險游渡瀨溝海峽,因凍死、溺斃而斷送寶貴性命;多少樂生療養院院民不顧將遭受監禁的嚴 苛懲處,逃出療養院返鄉見彌留的至親骨肉最後一面,然而,大多數院民的身後事,家屬都不願出面,院方援引在園區內火化後安置納骨堂的傳統,至死無法回歸家 園。

話 說一九三六年的長 島愛生園,院民為了改善待遇、尋求院民自治、抵制強制勞動,發起絕食罷工,稱之「長島事件」,引燃癩病患者民主運動的火花,延燒 到其他幾個療養院內。愛生園現在的軟硬體設施已不可同日而語,目前生活在這裡的人數四百六十位,平均年齡高達七十七歲,儘管過去的十年內,凋零了二百七十 八位,院方依然積極地推動房舍擴建十年計畫;為因應高齡化的需求,「老人.精神中心」是重點施政計畫的一環,目前由三十五位護理人員全天候照護二十六位生 活無法自理的院民,讓每一位老人家身上聞不到一絲異味是護理人員感到最得意的地方,另外,超過半數的院民是國民年金一級障礙者的給付對象,每月可支領八萬 六千圓(合台幣二萬八千多元)。為瀨戶內海環繞的愛生園,自然景觀絕佳,極盡人性化考量的居住和醫療設施,好比一座養生村。

日本十三所國立療養院,都設有由院民組成的自治會,並於一九五一年成立「全患協」,國賠官司勝訴後易名為「全療協」,透過定期召開全國韓森病(摘下 有色眼鏡的稱法)療養所支部長會議,持續地和厚生勞←省(衛生署)交涉,建置不比社會上遜色的醫療體制,督促政府落實「凋零到最後一人也要給與終生在園保 障」的承諾。

台灣樂生院民命運依舊坎坷 一九五六年,在一項保護癩病患者的國際會議,通過「羅馬宣言」,證實癩病傳染力極微弱,主張廢除差別待遇的相關立法;一九五八年,「第七屆國際癩學會議」在東京召開,鼓勵全面取消隔離政策。不過,長此以往,已無帶菌之虞的樂生院民,命運依舊坎坷。

一九六○ 年代前後,樂生院民到院外購物,附近店家多備有一盆收款專用的消毒水,供院民付款投幣;七○年代前後,院民交寄的郵件,仍需經由院內統一消 毒後再蓋上辨識戳章;世紀末,院民進出的藥局,依舊有第一線工作人員,忌諱碰觸紗門把手,而以腳代手或舉手向高處開闔;進入新世紀了,政府漠視院民權益, 樂生院三十公頃土地,泰半用來開發捷運終點站,動支數億元預算開挖山坡地,歷史建物群危在旦夕,半數院民身不由己地棄守熟悉的生活圈,捨聚落就高樓,陸續 搬進形同病房的建築裡,相互依存的鄰里關係次第瓦解中,決策高層黑箱作業,一味地想要終結「痲瘋村」的心態昭然若揭。

日本人權鬥士和律師團用行動支援樂生院民 日本韓森病違憲國賠訴訟全國原告協議會會長 ←雄二,六歲發病後,就被強制隔離,初嘗生離死別的人生況味,他在療養院內接受啟蒙教育。後遺症使他十指蜷曲、乘坐輪椅代步,卻先後出版了小說、詩集和自 傳,感動了廣大的讀者群。打國賠官司的過程,他用左手小指打字,串聯全國一千七百位原告代表對抗不當的權利。←雄二這位癩病人權鬥士,於六月專程前來聲援 樂生院民,並且向政府發表聲明,大意是:「日本統治貴國五十年,以及在樂生院執行與日本國內相同的隔離政策,侵害了貴國國民的權益與尊嚴,深感歉意。最近 得知貴國政府不顧樂生院民的意願,強制執行搬遷計畫,嚴重侵害了人權,違反聯合國於一九六六年決議、而中華民國於一九六七年簽署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 約』……」。在這之前,日本一百八十二位律師連署後,也曾以「違反國際公約」的訴求主軸,同時行文陳水扁總統、行政院、文建會及台北市長馬英九,表達了支 援樂生院的強烈意志。

一 年以來,日本國賠 官司律師團來回奔波,再三前來探訪樂生院民,和被社會遺忘了的院民之間絲毫沒有距離感,其中久保井攝律師來台多達十一趟;律師們 熱情地擁抱院民,表達相逢、告別或撫慰的情感,逐漸地,院民也打開了封閉的心扉,張臂相迎。洽公的空檔,在院民自宅共進午餐,律師們往往在餐後就動手收 拾、擦拭餐桌,宛若一家人;第一次開庭前,日本律師團及社會賢達一行十二位,前來樂生院舉行檢證會議,毫無官架子的前東京都副知事金平輝子擔任主席,會 後,律師們一起身即合力把桌椅搬回原位……,處處煥發公平對待的人間情味和以人為本的胸懷。

跨出破除殘酷偏見的第一步 打從十年前捷運局開始覬覦樂生院這塊淨土,一直到近年保留樂生院的呼聲群起,我們的政府官員能有幾人毫無隔閡地深入樂生院了解民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眼前的態勢就不致這樣棘手!

主 導日本癩病患者打贏國賠官司的律師團團長德田靖之曾說:「經由司法審判使歷史透明化,但是訴訟並不只為了獲得最後的勝訴,而是跨出破除殘酷的偏見 和歧視的第一步!」我們的政府想要創造怎樣的歷史,是侵人權、毀古蹟而自外於國際社會?抑或掌握樂生院和捷運共構的契機,帶領人民建構崇尚人性尊嚴的生活 機制,就在一念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