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October 19, 2005

當 『樂生鬥士』 對上 『捷運殺手』
文/陳板 攝影/簡唐

有人問我,捷運與樂生院如何雙贏?我想的卻不是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台灣人需要多久才能瞭解:捷運花了錢就能購買得到,可是樂生院一旦拆了,有錢也重建不了。 樂生院裡每一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一部展現台灣生命力的歷史。樂生鬥士對抗癩病的血淚史,更是慢慢開的捷運,才品評得出的生命滋味。

一九三0年,樂生院設置於台北與桃園的邊界,樂生院附近的迴龍地區因為地緣與行政區位的關係,經常被各界視為三不管的邊緣地帶,或許因為這樣的邊緣地位,就被規劃為捷運第二波新莊線最末稍的維修機場預定地。 樂生院的歷史文化價值,在二十世紀末開始受到重視,乘著台灣文化資產日漸受重視的風潮,樂生院的文化意涵也成為新一波文化重建運動極受矚目的課題。然而,樂生院的文化價值卻遇上了二十世紀末台灣最強勁的對手──捷運。 捷運工程是台灣文化的殺手?

捷運是台北人迎接新世紀的進步象徵,然而,回顧捷運的規劃歷史,可以發現它雖然是一個專注於解決某個未來交通問題的發展過程,可是卻也欠缺了人文的思維。 如果以如今已經相當普遍的文化產業的世界性趨勢來看,台灣的捷運工程不但是台灣文化產業的外行人,更幾近於台灣文化的殺手。 樂生院在捷運工程的第二波計畫裡,究竟會成為台灣公共工程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前的進步象徵,還是絆腳石?恐怕還需要國人有更深層的思索能力,才可以判斷的了! 讓癩病患者「快樂了斷餘生」?

樂生院設置的目的可說是對抗七十五年前的生命邊境,當時的癩病(如今稱痲瘋病)可說是醫療科學的極限,不幸罹患癩病者不但具有危險的傳染性,也等於宣判了 死刑。雖然就其字面上的意義來解讀,樂生院具有積極意義,可是就其實際的功能來看,字義只能說是基於某種人道考量說來安慰病患的好話,讓癩病患者「快樂了 斷餘生」或許才是真實的境況。 依據病患的口述回憶表示,住進樂生院的患者起初也是心存希望,努力爭取復原的機會,可是不久就發現當時的醫療真相,自己只是苟延殘喘的廢物,因此在無法忍受身心雙方面的痛苦之下,有不少患者決定上吊自殺,不一點也不願意按照「樂生」字面上的意義繼續「快樂生活」下去。 在生命邊緣堅定生命的價值 幸好,還有人相信「樂生」的意義。其實,更大多數患者勇敢的迎戰自身的生命邊緣處境,如今回顧樂生院平均七十四歲院民的生命史,就可以發現,幾乎每一個人 都是生命的鬥士,大家以不同形式的病痛身軀(兔眼、塌鼻、四肢蜷曲、截肢與不斷移位的深層神經痛楚)挑戰科學能力與社會價值的極限,終於讓二十世紀末的台 灣,有機會看見有七十五年歷史的樂生院的價值。

從某個角度來看,樂生院的文化古蹟價值,與其說是漸漸為眾人看到的建築空間的美麗形式,不如說是每一個癩病患者在樂生院堅定生命的血淚史。 從底層振起的台灣之聲 2005年,走入樂生院,可以看到院民對過去生命史的緬懷,也對未來生活場所的憂慮,兩幅對聯寫著: 「舊屋被拆難忘辛酸血淚史,新樓雖美不適老殘養身居。」 「舊屋已破難忘辛酸血淚往事,新厝真美期盼喜樂晚年歲月。」 已有七十五年歷史的樂生院,並不是單純的公家的醫療機構,而是幾千個院民(與無數醫療專業者)奉獻生命營造起來的「樂生社區」,若非每個院生那麼珍惜自身的生命,不要說七十五年的歷史,恐怕不用一年,樂生療養院就變成了殯儀館,果真如此,難道是捷運公務員所樂見? 樂生院院民珍惜生命的點滴作為,難道不是台灣文化最感人的價值,如果以藝術家的創作來比喻,進入樂生院的人,只要能夠活著,就是至高無上的作品。

七十五年 的樂生院歷史,書寫的不但是台灣公共衛生的歷史,更是不知道幾千個病痛身軀努力求生存的戰鬥故事,正是這股從最底層振起的台灣之聲,有機會讓台灣捷運工程 蘊藏人文素養。 捷運慢慢開,生命才有味道 樂生院裡每一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一部展現台灣生命力的歷史。 然而,要能看得懂這樣的生命故事,捷運必須慢慢開。 捷運雖然花費國家不知多少預算,卻也只是服務國民生活的一種交通工具,生命的價值才是捷運交通的目的吧! 有人問我,捷運與樂生院如何雙贏?我想的卻不是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台灣人需要多久才能瞭解:捷運花了錢就能購買得到,可是樂生院一旦拆了,有錢也重建不了。 樂生鬥士對抗癩病的血淚史,更是慢慢開的捷運,才品評得出的生命滋味。 台灣捷運工程,注定只有在樂生院保存運動的洗禮之後,才有機會注入一股人文氣息吧!

Tuesday, October 18, 2005

日據時代痲瘋被關 台韓病患求償有望

2005.10.17  中國時報
日據時代痲瘋被關 台韓病患求償有望
張瑞昌/台北報導

「這麼長的一段時間裡,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所謂的人權。不過,這一年來,透過很多人的話語,我才第一次了解到像我 們這樣的人也是有人權的。原來我也有資格開口說出希望過著像人一樣被對待的生活!」今年四月,七十六歲的黃老太太,在東京法庭向法官如此陳述。

這是一個台灣「漢生病」(俗稱痲瘋病)患者對殖民政府實施隔離政策的控訴,一個即將在十月二十五日做出判決的國際訴訟案件。


東京地院下周宣判 律師有信心

日本東京地方法院預定下周二開庭,針對台灣、韓國二次大戰前漢生病患者求償一案宣判。來自台韓及日本當地的漢生病復原者將與律師團、訴訟聲 援團體齊聚一堂,以舉辦接力演說、靜坐抗議及請願等方式,展現迎接勝訴到來的信心,並向日本政府喊話呼籲比照「熊本判決」模式放棄上訴。

隨著時光的消逝,台灣戰前漢生病患者逐漸凋落,此次向日本政府提出告訴的僅剩二十五名,在樂生療養院度過無數個寒暑的汪老先生與陳林老太太,當天將以原告代表的身分出庭聆聽判決。

台灣方面陪同的社會人士,包括律師團團長吳旭洲、台權會會長吳豪人、逢甲大學財經法研所教授張鑫隆、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蘇惠卿等人。樂生保留自救會、青年樂生聯盟也將組團到場聲援。

日政府道歉補償 已有熊本判例

二○○一年五月十一日的「熊本判決」,係影響這次台韓漢生病患者對日本政府提出訴訟求償的關鍵。當年熊本地方法院判決,日本過去對漢生病患 採取強制隔離的政策是「歷史的錯誤」,命令國家要對患者賠償,最後在各界輿論及聲援運動的壓力下,小泉內閣向患者道歉並放棄上訴,同時制定「漢生病補償 法」,依法每名申請者可獲得日幣八百萬的補償金。

經由日本律師團的協助,台、韓兩國的戰前漢生病患者依據補償法,向日本政府請求補償金,卻遭日方以台韓兩地療養機構非該法所稱的「國立」療養院為由,拒絕道歉和補償。日本漢生病律師團因此代表台韓患者向東京地院提起訴訟。

東京地院是於去年十二月受理台灣部分的訴訟案,並分別在今年四月、六月及八月間開過三次辯論庭,台韓兩起訴訟皆已辯論終結,東京地院訂於本月二十五日上午同步宣判。

不堪回首戒嚴路‧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展 展覽

不堪回首戒嚴路‧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展 展覽http://www.youthhub.net.tw/public/content.php?pg_serial=266

2005 年8月15日是二十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六十週年。戰後台灣,從熱切迎接「祖國」到1947年2月28日發生二二八事件,希望幻滅。1949年5月19 日發佈戒嚴,台灣經歷38年戒嚴統治的白色恐怖時代,許許多多關心台灣前途的世代(約1920~1935年出生),走過戰前、戰後、二二八、白色恐怖,他 們的受難成為台灣戰後史的印記,更在戰後爭取民主歷程中積蓄社會力量。今天,台灣走向21世紀「人權立國」、「民主立國」、「和平立國」的道路上,讓我們 回顧歷史,更堅信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積蓄的社會力量,在解嚴前後的民主社會運動促成台灣的民主化,1986年5月19日龍山寺的反戒嚴活動,成 為往後519民主運動的象徵,全民的努力促成解除戒嚴。1987年7月15日解除戒嚴至今已18年,藉助展覽五○、六○、七○、八○年代的檔案,回顧戒嚴 時期的人權侵害,全民追求民主歷程,應是珍惜今日民主、深化民主重要的方法。 展覽期間:2005年5月19日~5月29日展覽地點:台北火車站 中央區北大廳展出內容:以官方檔案和口述歷史並陳為主體,加上白色恐怖相關檔案、綠島人權紀念園區影像照片,相關影片DVD播放。(一)四○年代:山東流 亡學生案(張敏之案,1949年) 1947年228、清鄉重要檔案、四六事件(二)五○年代:「中壢義民中學案」(姚錦等人案,1952年)「鹿窟事件」(1952~1953年)「原住民 湯守仁、高一生案」(1950年)「台電總經理劉晉鈺等人案」(1950年)「黃紀男、鍾謙順案」(1950年、1962年、1973年)台糖總經理沈鎮 南附匪案海軍潛諜案揭祕白色恐怖大逮捕的年代(三)六○年代:「雷震組黨案」(1960年)「蘇東啟案」(1962年)「彭明敏案」(1965年)「陳映 真、邱延亮案」(1969年)(四)七○年代:美麗島事件(1979年)(五)新生訓導處1951~1965 (六)泰源監獄 1962~1972 (七)軍人監獄、生教所(八)綠洲山莊 1972~1987 (九)519反戒嚴運動(1986、1987、1988、1989)(十)我要人權:民主運動(十一)人權立國政策、綠島人權紀念園區(十二)受難者的故 事 活動相關訊息請連結至「綠島人權紀念園區網站」